列加斯
墨西哥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
从1929年成立至今,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作为官方党已经连续执政70
年,这样长的一党执政历史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从四十年代开始的三十
多年里,墨西哥的经济以年均6%的速度持续增长, 而政局却保持着高
度的稳定,被世人称为“墨西哥奇迹”、“墨西哥稳定之谜”。墨西哥
的政治制度,包括革命制度党的职团主义组织体系,曾被誉为墨西哥成
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从七十年代始,墨西哥经济出现了衰退;八
十年代,政局动荡、社会动乱此起彼伏;九十
年代,更是爆发了金融危
机和恰帕斯州农民暴动。面对这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危机,又有人归咎
于现行的政治制度,尤其是革命制度党一党独霸的政党体制,认为它阻
碍了墨西哥经济的现代化,成为各种危机的最主要成因。这种“成也萧
何,败也萧何”的评价,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许多霸权政党面临的历史
困境,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本文拟对革命制度党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作
一简要的考察,探究其结构功能特点及其成功与困顿的原因。
应运而生的官方党
从1867年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到革命制度党的前身——国民革命
党于1929年成立,墨西哥不但没有真正享受到自由、民主,反而遭受了
长达六十多年的军阀混战。全国大大小小的被称为“考迪略”、“卡西
克”的地方军阀以无休止的流血战争争夺着国家政权(注:在墨西哥独
立后的头30年,通过军事暴动共更迭了50多个政府。见〔墨〕丹·科·
比列加斯等:《墨西哥历史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
70页。),整个社会经济处于崩溃的境地。1928年,著名的考迪略奥夫
雷贡在二次竞选总统时被刺身亡,成了“考迪略时代”终结的导火线。
政治强人卡列斯(1924—1928年任总统)开始把全国约1800个地方考迪
略和党派团体联合起来,组建了一个用以取代考迪略势力的全国性政党
,以解决政权交接的制度化问题,这就是1929年3 月创立的国民革命党
。但是新成立的国民革命党还只是一个地方考迪略和地方党派的联盟,
它排斥工农组织的参与。在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墨西哥工
农运动风起云涌,地方考迪略又借机把控制工农组织作为自己的政治筹
码。在这种情况下,卡德纳斯总统(1934—1940年在任)开始考虑工农
组织的制度化参政问题。1938年3月,卡德纳斯解散了国民革命党, 在
它的基础上成立了新的官方党——墨西哥革命党,伴随着党的改组而进
行的政治改革主要有两个方面:(1)把包括工人、 农民在内的广大民
众吸收进党,纳入官方体制;(2 )把卡列斯建立的地区结构的官方党
改造成职团结构的官方党,在党内按工人、农民、民众和军人4 个非地
域性职业社团将党划分为4个职业部门——工人部、农民部、 人民部和
军人部,分别由各个工会、农会以及联合会性质的团体组成。从此,工
人部、农民部和人民部属下的各个工会、农会以及联合会都有从基层到
中央的垂直组织系统,地方各部门的职团利益都依附于其所属的全国职
团部门,而不是地方各州。“条条”分割取代了“块块”分割,过去地
区结构的国民革命党给各地考迪略留下的政治空间已不复存在, 反映
民众主义政策取向的职团主义体制(注:职团主义(Corporatism ):
按照《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为:“把整个社会纳入(极权)
国家指挥下的各种‘社团’(或‘职团’)的理论和实践”。职团主义
结构是革命制度党的突出特色之一,这一组织体系是墨西哥政治体系中
最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权力体系。)在官方党内初步确立起来了。四十年
代,在卡马乔总统(1940—1946在任)的任期内,官方党的职团结构又
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1940年,军人部被卡马乔总统取消(注:卡马
乔本人就是墨西哥历史上担任总统职务的最后一位将军。此后,稳定的
文人政府才得以在墨西哥真正确立。),标志着墨西哥历史上军人干政
时代的彻底结束,官方党由原来的4个部变成了3个部。其次,人民部地
位有了显著提升。卡马乔政府改变了卡德纳斯政府主导的民众主义路线
,推行发展主义政策,改善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加强了对工农运动的控
制。原来力量薄弱的人民部随着中产阶级势力和影响的扩大,迅速取得
足以与工人部、农民部相抗衡的地位。
美洲古代三大文明简介?
印加,与玛雅,阿兹特克并称美洲三大文明
印第安人的一支阿斯特克人创造的文化,繁荣期在15—16世纪。阿斯特克人的故乡在墨西哥西北部的
阿斯特兰岛。据说战神兼太阳神威济罗波奇特里告诉他们,一只鹰站在仙人掌上食蛇的地方就是他们的新居住地。1325年,他们在酋长特诺克率领下来到特斯科科湖中的两个小岛上,建立特诺奇蒂特兰城,称新居住地为墨西哥。“墨西哥”意思是“战神指定的地方”,因为威济罗波奇特里又名墨西特利,鹰吃蛇图案成了今墨西哥的国徽。15世纪初,墨西哥开始向外扩张,征服邻近部落。蒙特祖马二世(1475—1520)时期达到极盛,扩张领土到墨西哥湾、危地马拉和太平洋沿岸。墨西哥贵族向被征服者征收金银、玉石、皮毛、可可和蜂蜜,私有制和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形成早期奴隶制国家。阿斯特克人以农业为主,种植玉米、甘薯、棉花、番茄和豆类,还知道施肥和灌溉,产量较高。他们能对1200种植物进行分类。手工业比玛雅进步。他们在制造铜器和陶器、铸造和压制金器以及用宝石和羽毛镶嵌装饰品方面显示的高超技艺,使16世纪的欧洲人感到惊异。首都特诺奇蒂特兰有一座大市场,定期举行贸易,一般以物易物,偶尔以可可豆、细金砂作交换媒介。阿斯特克人擅长建筑,用不到200年的时间把首都建成一座布局整齐、气势宏伟的城市。城中央是供奉战神的大庙,庙基是一座高35米的巨型金字塔,两边各有120层阶梯。大庙附近还有许多庙宇(全城有40座庙宇)、宫殿和贵族的宅第,大都饰以羽蛇浮雕,修有亭台花园,两条大道纵横交叉,把全城分为四个区。为防止水患和联结各岛,筑有3条10米宽的堤坝,并派官员负责管理。每隔一定距离修建横渠和吊桥,便于船只往来,一旦外敌侵扰可拉起吊桥,断绝陆路联系。为解决居民饮用水不足,专门修建两条引水渠。据墨西哥著名历史学家丹·科·比列加斯估计,特诺奇蒂特兰有居民约8万人(丹·科·比列加斯等著《墨西哥历史概要》,杨恩瑞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2页),是当时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城市之一。阿斯特克人的历法与玛雅人接近,都使用太阳历,一年有18个月,共365天。每天有特定的名称,如猴日、雨日等。每50年为一轮,要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在特诺奇蒂特兰发掘出阿斯特克人的圆形历石(即“太阳石”),重20多吨,上刻计时用的精细浮雕。1978年发现的“月亮石”,重10吨,是阿斯特克人的又一件艺术珍品。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又一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它的影响范围北起哥伦比亚南部的安卡斯马约河、南到智利中部的马乌莱河,全长4800公里,东西最宽处500公里,总面积达9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0万。大体说来,它包括了现今厄瓜多尔山区部分、秘鲁山区部分、玻利维亚高原地区、半个智利和阿根廷西北部。
玛雅人(Mayan)中美洲地区和墨西哥印第安人的一支。又译“马亚人”,”马雅人”。公元前约2500年就已定居今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以及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的部分地区。约有200万人。属蒙古人种美洲支。使用玛雅语,属印第安语系玛雅-基切语族。分布在尤卡坦中部和北部,伯利兹、洪都拉斯南部及塔瓦斯科和恰帕斯的一部分,危地马拉低地和高地及恰帕斯和萨尔瓦多的最南端。居住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南部以及伯利兹北部这一片几乎相连在一起土地上的中美洲印第安人。21世纪初约有70种玛雅语言,有超过500万人在使用,其中大部分能讲双语(西班牙语)。在西班牙 征服墨西哥和中美洲之前,玛雅人曾拥有过西半球最伟大的文明之一。他们从事农耕、兴建巨大的石头建筑和金字塔神殿、冶炼金和铜,并使用一种现今已大部分能够解读的象形文字
什么是卡德纳斯改革?
卡德纳斯改革(Moxige kadenasi gaige )墨西哥总统拉萨罗·卡德纳斯在其任内(1934—1940)实施的改革。是墨西哥民族
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是20世纪初墨西哥革命后的护宪运动发展到顶点的标志。改革背景:
20世纪30年代经济
大危机严重影响了墨西哥社会经济,原料生产因世界市场萎缩大量减产,国家财政极其困难,失业剧增,农产品价格大跌,社会矛盾尖锐。为了在工业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国家的作用,国家政权必须是强有力的、有权威的。扩展资料:
改革影响:
卡德纳斯改革是一次激进的民族
改革。它打击了帝 国主义势力和大地产制,促进了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 ,并使劳动人民的现状得到了改善。改革基本上摧毁了大庄园制,并使民族资本取代外国资本掌握了全国最主要的经济命脉,基本上完成了1910—1917年革命以来由半封建社会过渡到民族独立的社会的任务。
为墨西哥比较稳定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墨西哥经济特别是纺织、食品,家具等轻工业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