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达哈
马来西亚历史发展是怎样的
马来西亚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在文化上和语言上,今天的马来西亚与马来群岛之间并没有多少的区别,然而,出自于外部的影响,今天的马来群岛地区被分划成六个不同的主权国家,即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文莱和东帝汶。
1957年8月31日,联盟主席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马来亚独立;1963年,马来亚联同新加坡、沙巴及沙捞越组成了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联邦,首都为吉隆坡,联邦政府则位于布城,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国之一,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英联邦、不结盟运动和伊斯兰会议组织的成员国,主要参与的军事行动有五国联合防卫和联合国维和行动。
1、史前时代
在马来半岛、沙巴与砂拉越均有考古遗留出土,人类在这个区域栖息的最古老证据可追溯到距今四万年前,这些旧石器时代猎人可能是塞芒人的祖先,这个矮黑人群体在马来半岛具有极深的渊源。
瑟诺伊人似乎是个复合群体,有一半的母系DNA谱系来自塞芒人,另有一半来自晚近从中南半岛迁来的祖先,学者主张他们是早期南岛语族农耕者的后代,大约在距今四千年前,将语言与技术带到半岛南部,他们与塞芒人结合起来并混血。
原生马来人具有较多样的源头,即使他们显示某些与海洋东南亚的关连,有些人具有来自中南半岛的祖先,约在距今二万年前的最晚近的冰期高峰,某些人类学家支持原生马来人源自今天中国云南的说法,接下来则是在全新世早期,经由马来半岛往马来群岛的人口扩散。
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原生马来人遭到次生马来人推往内陆,次生马来人是铁器时代或青铜时代的人群,其祖源部分来自柬埔寨与越南的占族,这些次生马来人是半岛上第一个使用铁器的人群,他们是现在马来西亚马来人的直接祖先。
2、早期王国
印度文明对马来群岛的影响,至少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纪,古代印度人称马来半岛为黄金半岛(梵文:Suvarnadvipa),在托勒密的世界地图上,也称马来半岛为黄金半岛(拉丁语:Golden Chersonese),马六甲海峡则称为象牙海湾(拉丁语:Sinus Sabaricus),印度商人来到马来群岛购买丰富的森林和海洋产品,并与和当时来到这里的华人商人进行贸易往来。
华人与印度人在2世纪与3世纪在此区域建立许多贸易港与城镇,依据中国史料记载,数量多达30个,在公元的最初几个世纪,马来半岛的人们信仰佛教和印度教等等的印度宗教,并采用梵语做为书写文字,1世纪时佛教和印度教均在马来半岛立足,并从这里传布到整个群岛。
伊斯兰教经由印度传到马来群岛,而且有别于中东,这里的伊斯兰教受苏非主义的神秘传统所影响,并吸收某些马来人的原始泛灵论和印度教传统,由于伊斯兰教是借由贸易者,而不是借由军事征服而引进的,因此并没有强加阿拉伯语和阿拉伯政治习俗,由于大多数马来族群无法阅读以阿拉伯语写成的《古兰经》,因此马来地区的伊斯兰教不像阿拉伯世界那么严格,而且由于当地的马来统治者保有他们的权力,伊斯兰教士不像其它伊斯兰世界一般获得政治影响力。
在2世纪与3世纪有为数众多的马来王国,依据中国史书记载达30个,吉打,在古代梵语称为Kedaram或kataha,位于印度人贸易者与国王直接入侵马来半岛的路径上,根据地位于现今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朱罗王朝皇帝Rajendra Chola,在1025年将吉打纳入版图,但他的继承人Vir Rajendra Chola必须敉平吉打的叛乱,以打倒入侵者。
已知最早在现今马来西亚地区立基的王国是古代帝国狼牙脩,位于马来半岛北方的珍尼湖附近,它与位于柬埔寨的扶南有着紧密关联,扶南统治马来西亚北部直到6世纪为止,依据《马来纪年》记载,高棉帝国王子Raja Ganji Sarjuna 在7世纪于现今霹雳州木威(Beruas)创立刚迦王国,5世纪的中国史书提到南方的一座大港Guantoli,位于马六甲海峡之中,在7世纪,史书记载有一个新港口名为“室利佛逝”(Shilifoshi),据信这是当时唐朝对三佛齐的称号。
3、三佛齐帝国
在7世纪到13世纪之间,马来半岛的许多地区由三佛齐帝国所统治,三佛齐到底在什么地方至今未能考证,估计位于苏门达腊东部某条河的入海口附近,有可能就是今天的巨港。
三佛齐的国王统治着一个由苏门达腊的滨海地区、马来半岛和婆罗洲所组成的、松散的海上王国达700年,其中有部分时间,三佛齐也控制爪哇岛部分地区,不过爪哇岛上的各个小王国始终抗拒三佛齐的霸权统治。
三佛齐是一个商业国家,欢迎每年一度来自中国和印度的船队到这里来做生意,有时甚至有从日本、阿拉伯和伊朗的船只到达,三佛齐最大的敌人是北方的暹罗,暹罗多次试图从北部征服三佛齐,为了与中国结盟以对抗这些敌人,三佛齐向中国皇帝进贡,但从未受中国统治。
在1025年与1026年,刚迦王国遭到古淡米尔国朱罗王朝皇帝Rajendra Chola I攻打,使得三佛齐的第一个都城哥打格兰基因而荒废,朱罗王朝的入侵减损了三佛齐的威望,三佛齐曾将其影响力施展到吉打、北大年,远至单马令。
2世纪的一首淡米尔文诗Pattinapalai,描写来自吉打的货物堆积在朱罗王朝首都的景象。
7世纪的一出梵文戏剧Kaumudhimahotsva,将吉打称为卡达哈州(Kataha-nagari),Agnipurana也提及卡达哈的领地以一座高峰为边界,学者相信这就是吉打的日莱峰,来自Katasaritasagaram的故事描写卡达哈的高贵生活,不久之后,信奉佛教的单马令王国控制了吉打。
在11世纪,单马令国王Chandrabhanu利用吉打做为攻打斯里兰卡的基地,这个事件记录在泰米尔纳德邦Nagapattinum的石碑,以及斯里兰卡的编年史《大史》。
从10世纪之后,三佛齐的势力开始减弱,三佛齐从来不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中叶,它与爪哇的一系列战争显然削弱其商业发展,并导致国力衰敝,在11世纪,一支称为末罗瑜(Melayu)的敌对势力开始与三佛齐对抗,末罗瑜这个港口可能位于今天的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海岸的占碑省。
末罗瑜的影响力,呈现在它是马来(Malay)这个字的字源这个事实上,与此同时,伊斯兰教的普及也削弱了信印度教的三佛齐国王的势力,最早皈依伊斯兰教的地区如亚奇脱离了三佛齐的统治。
13世纪末,暹罗的素可泰王国控制了马来半岛大部分地区。
14世纪,爪哇的满者伯夷帝国控制马来半岛,成为其属地之一,但直到14世纪三佛齐依然控制着它最富饶的部分,所生产的香木、海产品、金、锡、香料、腊和果干在中国和在西方均非常畅销。
4、马六甲和伊斯兰马来亚
位于马来半岛西岸的马六甲港口,是由来自三佛齐皇室的一位王子拜里米苏拉约在1400年建立的,《马来纪年》称他是亚历山大大帝后代,敌国征服巨港,导致他和其他人逃离,拜里米苏拉特别航向淡马锡(Temasek,现在的新加坡)以逃避迫害,他受到来自北大年,由暹罗国王指派为淡马锡统治者的马来苏丹Temagi所保护,不到几天,拜里米苏拉就杀害Temagi,自立为统治者,大约五年后,由于暹罗势力进逼,他被迫离开淡马锡,在这段期间,有一支来自满者伯夷的爪哇人舰队曾攻击淡马锡。
拜里米苏拉向北前进,以建立一个新的根据地,在麻坡,拜里米苏拉考虑将他的新王国建立在Biawak Busuk或Kota Buruk,在发现麻坡的地点并不合适后,他继续往北走,据信他在沿路曾造访Sening Ujong (双溪乌荣Sungai Ujong的旧名,即现在的芙蓉市),随后到达Bertam河(马六甲河的旧名)的河口,建立了马六甲苏丹王朝,历经时间演变,这个地方发展成今天的马六甲。
依据《马来纪年》记载,拜里米苏拉在一株“满剌加树”(Malacca tree,又名余甘子)下,看见一条猎狗将一头鼷鹿(mouse deer)逼到绝境,小鼷鹿为了自卫,将狗踢进河里,他将这个景象视为好兆头,决定在此建立一个名为马六甲(Melaka,Malacca)的王国,他建立并改善贸易设施。
马六甲建国时,中国明朝皇帝明成祖派出舰队以扩展贸易,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使者尹庆造访马六甲,拜里米苏拉遣使入贡,明成祖承认他是马六甲合法统治者的地位,封他为满剌加国王,为了交换定期的进贡,中国皇帝提供马六甲保护,以抵抗暹罗的不断威胁,随后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时也多次在马六甲停留。
1411年,拜里米苏拉还率妻子陪臣五百四十余人与郑和入贡明朝,答谢明成祖,“学习中国文化”,在这个时代前后,在马来半岛定居的华人和印度人成为今天峇峇娘惹和Chetti社群的祖先,根据一种理论,当拜里米苏拉娶了Pasai公主之后,成为一个穆斯林,他采用当时流行的波斯衔头”Shah”(国王),自称依斯干达国王(Iskandar Shah)。
据中国史书记载,在1414年,这位马六甲第一位统治者儿子晋见明成祖,告以父亲去世的消息,拜里米苏拉的儿子随即受到承认,为马六甲第二任统治者,名为Raja Sri Rama Vikrama, Raja of Parameswara of Temasek and Melaka,他的穆斯林人民称他Sultan Sri Iskandar Zulkarnain Shah 或Sultan Megat Iskandar Shah,他从1414年到1424年统治马六甲,透过印度穆斯林以及少部分来自中国的回人所影响,伊斯兰教在15世纪变得越来越普遍。
马六甲很快就占据了过去三佛齐所统治地区,与中国建立了独立的外交关系,并控制中国通向印度的海上贸易道路。由于蒙古扩张,这时从中国通向西方陆路被阻,这条海上贸易通道就变得越来越重要,马六甲建国后数年内,正式采行伊斯兰教,其国王称号由拉者(Raja)改为苏丹(Sultan),马六甲苏丹王朝的政治势力帮助伊斯兰教传遍马来群岛,马六甲当时身为马来亚半岛最繁盛的王国,使这个信仰得以传播到邻国。
到了16世纪初,伊斯兰教成为马来人主要宗教,其势力到达现在的菲律宾,只有巴
厘岛依然是一个孤立的印度教岛屿。
虽然马六甲苏丹王朝只维持一个多世纪,但它被看作是马来人自主统治的一个黄金时代,马六甲苏丹成为所有后继的马来统治者的榜样,马六甲成为马来文化的中心,它奠定了今天马来文化的基础:马来土著文化与外来的印度、华人和伊斯兰元素的融合,马六甲风格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衣着,及其宫廷人士的华丽衔头,成为所有马来人的标准。
马六甲宫廷对马来语赋予极高声望,这个语言最初是在苏门达腊形成的,在马六甲建国时带到此地,它成为所有马来国家的官方语言,即使许多地区依然保有地方语言。
5、柔佛苏丹王朝
奥斯曼帝国阻断了欧洲与亚洲之间的陆路贸易路线,而且与印度及东南亚的贸易受到阿拉伯商人所垄断,迫使欧洲国家寻找一条通向印度的海路。
18世纪马来亚对欧洲的经济重要性快速成长,尤其英国与中国之间的茶贸易,增加了对马来亚的高质量的锡的需求,锡用在茶叶箱的内衬,具防潮作用,马来亚的胡椒在欧洲也享有盛誉,而且在吉兰丹和彭亨有金矿,锡矿和金矿及其附属工业的发展,导致了第一批外来移民涌入马来人的世界,一开始是阿拉伯人和印度人,后来则是华人,华人定居在城镇并很快掌控了经济活动,这建立了往后200年马来亚社会的典型模式:乡居的马来人逐渐受到富裕的城镇移民社群所控制,就连苏丹也无法抵挡这些城镇移民的力量。
6、英属马来亚与婆罗洲
1824年英国与荷兰签署1824年英荷条约,最终确立了英国对马来亚的霸权,同时也决定了当代马来西亚的雏形,荷兰撤出马六甲并放弃所有在马来亚的利益,而英国则承认荷兰对东印度剩余地区的利益,这个瓜分在马来亚地区划了一条人为界限,这条界线遗留至今。
7、日本统治时期和紧急状态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在马来亚的英国人可说是完全措手不及,在1930年代,英国为了对付逐渐增强的日本海军威胁,在新加坡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海军基地,但完全没有料想到日本是从北方入侵马来亚,由于欧洲战场的需要,英国在远东实际上没有空军战力,因此日本可从法属印度支那的基地发动攻击,而不会受到抵抗,虽然英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军队的顽强抵抗,但日本在两个月内就占据了马来亚。
8、马来西亚的成立
1951年吉打王子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继奥恩·加法尔之后,担任巫统领导人,陈祯禄与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密切合作,由于1949年英国人宣布无论马来人愿意与否,马来亚将在数年内获得独立,两位领导人必须下定决心来提出在两个社群均可接受的一个协议,成为一个稳定的独立国家的基础,这个巫统-华人公会联盟(后来印度人国大党于1955年也加入了这个联盟)在1952年和1955年的大选中,在马来人和华人地区均获胜。
在1955年和1956年,巫统、马华公会、印度人国大党和英国共同制定一部宪法草案,承认所有民族享受平等的公民权,为了交换,华人公会同意国家元首由马来亚苏丹轮流担任,马来语成为官方语言,促进和资助马来人的教育和经济发展,实际上这个协议意谓著马来亚将由马来人治理,特别是由于他们继续主导著管理机构、警察和军队,但华人和印度人在内阁和议会中将会具有合乎比例的代表,并治理他们占多数的州属,而且经济地位受到保护,谁来控制教育系统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一直拖延到独立后都没解决,1957年8月31日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成为独立的马来亚的第一位总理。
英国政府讨论葛波委员会的报告后,又设立Landsdowne委员会来起草马来西亚宪法的草稿,最后出炉的新宪法草案与1957年的马来亚宪法基本上相同,只做了少部分修改,例如,原先对于马来人特殊地位的认定,扩及到砂拉越与沙巴的所有土著,新加坡、砂拉越与沙巴这三个新加入的国,也被赋予某些自主权,这是原先的九个马来亚州署所没有的,因为新加坡、砂拉越与沙巴是以国的地位与马来亚联邦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
马来西亚正式于1963年9月16日成立,由马来亚、沙巴、砂拉越与新加坡共同组成,当年的马来西亚人口约一千万人。
阿萨德是谁
是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中最有政权和势力的。2011年中东政变把中东的总统阿弗尼啦枪杀然后全世界直播。然后美国派3万游骑兵去中东抓阿萨德谁知阿萨德不在中东阿萨德的
手下就使用核弹把3万美国士兵全部炸死。阿萨德原来逃到阿塞拜疆之后普莱斯和素普在阿塞拜疆活捉了阿萨德并审问是谁引爆了核弹阿萨德不说变严刑拷打。然
后阿萨德的手机想了普莱斯拿起手机之后一气之下就把阿萨德杀了。普莱斯知道了是谁引
爆了核弹。原来是依姆拉·扎卡耶夫。依姆拉·扎卡耶夫帮助阿萨德把中东的总统阿弗尼啦杀了。最后在俄罗斯高速公路上把依姆拉·扎卡耶夫杀了。。完!!
叙利亚人一般信仰什么宗教?有何来源?
绝大多数(90%)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约有1404.7万穆斯林。阿拉伯语是国语。
伊斯兰教的传播
叙利亚是一个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古国。伊斯兰教于公元七世纪中叶开始传入。在此之前,叙利亚先后受罗马帝国和拜占延帝国统治,国内居民信奉基督教(主要是东正教与基督一神论教派)。公元635年,阿拉伯军队攻占大巴士革
,次年,征服叙利亚全境,大马士革成为伍麦亚王朝首都,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得到高度发展,伊斯兰教逐渐取代了基督教,居于统治地位。到十一世纪,叙利亚已完成伊斯兰教化和阿拉伯化过程。
同许多阿拉伯国家一样,叙利亚也是一个伊斯兰教传统影响很深的国家,有许多有价值的建筑物。如:清真寺(仅大马士革就有二百六十余座),伊斯兰学校、陵墓等。在国家最南端的布斯拉城有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欧麦尔清真寺,或如民间所称呼的「母驼靠留处」。据传说,载运第一部《古兰经》到叙利亚的母骆驼曾在此歇脚。伍麦亚王朝建立的著名的大马士革清真寺是阿拉伯建筑艺术举世闻名的的杰作,该清真寺于八世纪初由基督教堂改建而成。
叙利亚国民教育中很重视《古兰经》、伊斯兰教法等的学习,在国立的中、小学中,宗教是必修课。国内设有专门的宗教学院,如1954年在大马士革大学附设的伊斯兰法律学院,专门研究伊斯兰教义和教法,为国内各中学培养宗教课教师,还附设专门的教师进修班。在该学院学习的,除叙利亚人外,还有外国留学生。
自叙利亚复兴社会党执政以来,宗教的影响逐渐削弱。1973年宪法条款中取消了伊斯兰教的国教地位。伊斯兰教事务由宗教基金部主管。
叙利亚伊斯兰教徒分属逊尼派和十叶派,逊尼派占全国穆斯林的百分之八十二, 十叶派占百分之十八。
在叙利亚,逊尼派的四个教法学派都有信徒,哈乃斐教法学派占逊尼派信徒的一半,罕百里、沙斐依、马立克教法学派各占六分之一。苏非派的秘密团体和兄弟会在叙利亚也有活动。逊尼派的宗教中心是霍姆斯城的大清真寺。全国的宗教领袖是大穆夫蒂。
叙利亚的十叶派信徒分属五个支派,人数最多的是阿拉维派,占十叶派信徒的70%以上,或全国居民总数的11.5%;德鲁兹派占十叶派信徒的20%以上,或全国居民总数的3%多一点;伊斯玛仪勒派占十叶派信徒的7%左右;伊玛目派约占3%;阿里一伊拉希派约占0.3%。阿拉维派按传统聚居在西北部拉塔基亚和塔尔图斯省。卡达哈城是该派领袖热衣斯所在地。阿拉维派的信徒主要集中在叙利亚。德鲁兹派是十叶派另一极端派,十八世纪初从黎巴嫩迁来部分德鲁兹部落,叙利亚开始有德鲁兹教派。现在他们主要居住在南部苏韦达地区,山地高原地带(德鲁兹山集中了81%以上的该派信徒),还有15%的德鲁兹士革。德鲁北人有自己的宗教法庭,初审法庭有一个教法执行官(卡迪),上诉审判法庭有三个法官。现在德鲁兹教派最高宗教领袖的府邸设于苏韦达城。伊斯玛仪勒派主要居住在哈马省的塞累米亚城一带(占该派信徒的86%),该地区从九世纪时就是叙利亚伊斯玛仪勒派古老的中心。还有一个部分(13%)居住在塔尔图斯省。伊玛目派人数不多,主要居住在哈塞克和哈马省。叙利亚的伊玛目派承认黎巴嫩的伊玛目教法官为其宗教领袖,其府邸在黎巴嫩的巴勒贝克。阿里一伊拉希派信徒主要是居住在阿勒颇省西北部以及与土耳其交界山区的库尔德族居民,人数大约有几千人。